近日,不少网友发现,在一些直播平台上,有药店开通了直播账号,主播根据评论区和药品购买情况,上架热销常用药供网友购买。从日化用品、服装、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官网再到现在的药品,“万物皆可直播带货”似乎正成为现实。不过,对于药品的销售,国家一直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和门槛,药品本身的特殊性,也使得很多人对药品进入直播赛道持观望态度。药品直播是新机遇吗?药品安全如何保证?
效果有限 尚处于试水阶段
晚上8点,短视频平台上,几家药房账号开始直播了。“用于缓解儿童中度的疼痛,例如说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等,现在我们直播间所有的药品全部在新鲜保质期之内。”在“我是好药师”直播间内,主播正在奋力介绍药品。“我是好药师”直播间是好药师大药房开设的账号,常用的小儿退烧药、止咳药、肠胃用药等几十种药品被挂在直播页面上。
“我们1号链接还剩下最后两单,拍完我们可能就要下架了,保真保正的药品,有需求的都可以直接到我们的1号链接去拍。有需求我才能上架,所以大家有需要‘美林’的,一定要把‘美林’两个字打在公屏上,打的人越多,那库存量就越多……”在叮咚智慧药房卖场直播间,销售最好的也是一款家庭常备非处方药。
和其他直播间相比,药店直播间的主播更多的是对药品的功效、副作用、注意事项,以及药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进行解读,其出售的药品也是连花清瘟、布洛芬、蒙脱石散等商品,处方药暂时未开放出售。此外,“我是好药师”和叮当快药两家店铺的主播会多次强调自己并非专业的药师,不能给大家准确的使用方法,具体的商品使用指导以说明书为准。
2022年12月,抖音发布了“OTC非处方药”类目上线通知,接受平台邀请的特定品牌商家入驻,入驻商家需要取得相关的行业资质和商品资质,包括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药品生产许可证等。益丰大药房、一心堂、国大药房、老百姓等连锁药房,包括同仁堂、汤臣倍健等药企相继开通抖音账号。公开报道显示,“我是好药师”账号在1月18日开始连续直播3天,截至记者发稿,该账号直播动态显示已经进行了18场直播,其页面信息显示,账号在2月份会直播五天。
开拓新模式各方看法不一
随着移动互联的兴起,加之之前疫情的影响,消费者逐渐养成线上购药、在线问诊的消费习惯。以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为例,两家公司2022年上半年的收入分别为115亿元和202亿元,同比营收增长分别为22.9%和48.3%。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无论是阿里健康、京东健康,还是以主打网订店送的叮当快药,其销售模式本质上还是和线下药店一样,是在“等客上门”。
“直播售药是一种新的销售模式。在直播模式下,药企利用社交化的交易平台,打破了以往零售药店‘等客上门’的销售模式,通过内容、互动等宣传推广吸引顾客,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流量。”北京药赋能科技有限公司CEO邵清表示。他认为,直播售药这种新业态会对传统连锁药店形成挑战。
与此同时,随着“短视频+社交电商”营销模式的爆发,抖音等头部短视频平台也全力切入本地生活赛道,从医药健康到外卖不一而足。据了解,百度健康也将开启品牌药企直播销售。邵清认为,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到直播销售的探索中,“只有先行者才会有更多的机会”。
但相对于邵清的乐观,部分业内人士则保持观望态度。江苏省南通市市场监管局原调研员缪宝迎认为,药品与其他商品不同,需要经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审批许可才能做广告,主播宣读药品说明书的行为是否属于药品广告,还值得探讨;其次,消费者对药品的实际需求、对商家的信任度以及购买的方便性都会影响其购买选择。“从目前来看,直播销售的药品多为退热止咳类药物,这其实是满足了消费者在特殊时期的特殊需求。事实上,我国医药零售终端市场已经成熟,可以满足消费者的购药需求,从长期来看,消费者通过直播购药的需求并不大。” 缪宝迎说。
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认为,国家针对互联网药品经营行为有严格规定,因此药店和企业能否在医药直播领域有所突破,需要时间的验证。赵占领表示,《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是针对不直接卖药,但是提供药品信息的展示服务,比如直播平台展示药品信息需要有资质;而对于药品售卖方来讲,要有《药品经营许可证》才可以在网上直播售卖药品。
宣传药店多于销售药品
而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多位消费者均表示,自己不会考虑到直播间去买药,除非是为了碰运气到直播间抢购一些市场紧缺的药品。贵州的丁女士说:“我自己不喜欢看直播,也没有需求,因为如果没有生病,去看直播买药的话,这个行为本身就是囤药,感觉没有必要。”
不同于日用品等其他普通商品,药品的使用和期限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直播间购药价格既不会比现有的网络渠道便宜太多,相比于路边实体药房,通过快递寄送,速度上更没有优势。厦门一位消费者说:“我肯定不会在直播平台上买药的。首先,在网上能买到的药肯定都是非处方类的,平常有个什么头疼脑热的直接去药房买,也不需要在家里备太多;如果是生了大病,就要去医院,由专业的医生根据诊断来开药。”
“消费者不会因为平台卖药便宜,就将自己本不需要的药买回来吃。药企、药店能否凭借直播间打开药品销售新局面,目前还不好说。药品往往各有禁忌和不良反应,没有医生、药剂师指导,自行购买难免有用药安全隐患存在,直播间卖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专科医生认为,药品是特殊商品,和一般的快消品有本质区别,消费者原本就高度依赖医生、药剂师的指导,但直播电商卖货节奏快,无法做到个性化指导患者选药、用药,这一问题仍需要思考、解决。
一位医疗行业的从业者认为,药店之所以开通直播账号,更大的意义在于“试水和摸索”,短视频平台目前仅邀请特定商家入驻也表现出其发展医疗类电商的审慎。医疗行业的从业者表示:“这只是让大家知道,第一在网上可以卖(药),第二在当地这家药房的名气大。” (本报综合报道)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